一九八五年 1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从1985年起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 1月21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议案,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我国教师节。 2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决定新划入沿海开放区140个市、县,包括杭州、南京、沈阳3个省会城市。此后,国务院又相继决定开放了一批沿江、沿边、内陆和省会城市,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格局。 2月20日 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乔治王岛建成。此后,我国又陆续建成南极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3月4日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3月13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4月1日 中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 5月23日-6月6日 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会议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 5月27日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教育体制改革的措施、步骤和目的,提出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星火计划”。 6月9日-15日 首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通过《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到2018年,共实施7个五年普法规划。 一九八六年 3月5日 邓小平对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作出批示。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计划因邓小平首次批示的时间为1986年3月,又称“八六三计划”。 4月12日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7月8日 中国国内卫星通信网正式建成。 7月12日 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8月10日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发出通知,规定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 9月28日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 12月2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12月5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 12月30日 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87年1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一九八七年 4月13日 中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月1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阐述新时期民族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任务。 10月16日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至此,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同胞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 10月25日-11月1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通过的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 11月2日 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批准乔石为中央纪委书记。 11月24日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2月1日 深圳经济特区启动全国首次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 一九八八年 2月25日 国务院印发《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住房供应管理逐步由单位化向社会化、专业化改变。199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3月14日 人民解放军海军进行南沙群岛自卫还击作战。 3月24日-4月10日 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李先念为全国政协主席。 3月25日-4月13日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会议决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此后第一次对各部门进行“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会议选举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邓小平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决定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4月27日 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2005年6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决定在全军实行文职人员制度。2017年9月2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 7月1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12月17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警官警衔制度的具体办法》发布,武警部队实行警官警衔制度。 8月 国务院批准实施旨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 9月5日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2000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役军官法》。 9月12日 邓小平在听取工作汇报时,提出“两个大局”思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9月14日-27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导弹核潜艇在东海海域进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并取得成功。 9月23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确定实行新的士兵军衔制度,志愿兵的军衔称士官。1993年4月27日、1999年6月30日、2010年7月2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3次修订《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 10月16日 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 一九八九年 春夏之交 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发生政治风波,党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帜鲜明地反对动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前进。6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首都戒严部队军以上干部时指出,北京发生的政治风波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所决定的,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是正确的,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5月16日 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6月16日 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并指出,我们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把这两件事结合起来。 6月23日-24日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关于赵紫阳同志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乱中所犯错误的报告》,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24日,江泽民在全会上讲话指出,在对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要明确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10月30日 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通过社会集资,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资助品学兼优而又因家庭困难失学的孩子,实施希望工程。 10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关于西藏工作的十条意见,为西藏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11月6日-9日 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召开。全会同意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 12月30日 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